二维码
企商汇B2B供求信息平台

扫一扫关注
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行业资讯 » 焦点热闻 » 正文

郑州加快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步伐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9-07-29 11:54:58    浏览次数:518    评论:0
导读

站上新的历史起点,郑州已吹响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的号角。省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,郑州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,建成国际性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、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门户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

站上新的历史起点,郑州已吹响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的号角。省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,郑州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,建成国际性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、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门户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。   新征程、新使命。不久前,郑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绘出发展蓝图,确定了“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加快现代化进程,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”的总体要求和建设“一枢纽一门户一基地四中心”、实现“六个显著提升”的奋斗目标,确定实施新型城镇化、产业发展、开放创新、生态建设“四大重点”工作,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、强化党建保证的“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”工作总格局。   “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,紧紧围绕省、市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,集中精力抓推进、心无旁骛抓落实,不断为郑州发展夯实基础。”省委常委、郑州市委书记马懿如是强调。   【新型城镇化篇】   由“肌”入“理”新型城镇化“开转”   飞驰的地铁二号线,支撑起地下交通的黄金“十字架”;便捷的郑徐高铁以每小时超过300公里的速度延伸着郑州的“辐射力”;“芳容”初现的郑州南站展现出郑州交通枢纽的地位……郑州,正以崭新面貌成为新的关注点。   围绕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目标,郑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“一枢纽一门户一基地四中心”,即建设国际性现代综合立体交通枢纽、中西部对外开放门户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,打造国际物流中心、国家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。   顺应新的发展阶段特点,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由此开启“肌肤”入“腠理”的“开转模式”,即工作重心由“以拆开路、以拆促建”向“以建为主、提升品质、扩大成效”的新的阶段任务转移。   新转变——“以建为主”加速推进城镇化   从1978年至2015年,中国的城镇化率由17.92%迅速提高到56.1%,30多年时间就赶上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。郑州也在这一“脉搏”中同频“跳动”。   2000年前后,郑州城镇化驶入“快车道”,随着郑州“诞生”了全国新型城镇化样板的郑东新区,城市形象闪耀转变,经济高地快速隆起。“十二五”,郑州新型城镇化再次高速运行,城市全域范围内保持着每年拆迁100多个村的进度。   大刀阔斧之下,城市面貌迅速变化,城市地位疾速提升。向南,新郑通过龙湖“握手”中心城区;向北,黄河岸边广袤绿地已成为城市后花园;向西,新兴崛起的荥阳将巩义、登封连成一线;向东再向东,白沙组团、绿博组团隆起城市新的经济文化高地。作为一个城区人口650万的新兴城市,郑州的城镇化率已达到69.69%。   新型城镇化与历史更进的客观规律如出一辙,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战略定位与适时思考。新的发展阶段,郑州市委、市政府果断做出选择,新型城镇化进入“以建为主、提升品质、扩大成效”的新阶段。   有着“中原小香港”之称的陈砦于今年8月底启动了整村搬迁工作,11月底将完成全部拆迁,届时郑州将彻底告别城中村的时代,步入全域城市化新时期。目前,郑州市村庄拆迁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,年底前将完成拆迁清零。与此同时,“建”在加力推进,今年以来,该市累计启动安置房桩基施工项目50个,年底前将启动42个安置房项目,累计回迁群众10.82万人。   新途径——“提升品质”支撑国际商都建设   近期,郑州城中村改造为千年槐树“让路”的消息不胫而走。为保护古树,郑州市委书记马懿当即作出保留古树不能砍掉的批示。   一棵古树的去留,折射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文物、生态、文化、历史保护的决心,也彰显出一个城市在成长中注重“内在”、蓄积“软实力”、着眼长远的战略素养。  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。郑州市提出坚持“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26个新市镇”多中心、网络化、开放式的都市区空间布局,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、县域城镇化、城乡一体化。   以城市国际化为例来“剖析”。郑州以国际视野规划、建设、管理城市,将加快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公交都市区建设,启动10条地铁线工程,到2020年,轨道交通运营和建设总里程达到470公里、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5%以上;加快以智慧城市、海绵城市、地下管廊为引领的基础设施建设,以商都历史文化区等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工程为重点的城市品质提升,开发一批国际化风情小镇、文化小镇、创新创业小镇,推进城市设施、人居环境的现代化、国际化。   如今,“国际郑”已成为网络热词。依托航空国家一类口岸,郑州打通走向国际的空中走廊;依托郑州国际陆港、铁路国家一类口岸和多式联运体系,郑州构建以中欧班列(郑州)为载体的亚欧陆路走廊;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跨境E贸易,郑州已成为“买全球卖全球”的贸易中心。   伴随郑州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高,以产业为支撑、以交通为引领、以开放为动力、以生态为保障的“国际商都”前景无限。   新目标——“扩大成效”精耕细作城市管理   数字印证发展:郑州城市竞争力在全国居第19位;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名第9位;过去5年,郑州净流入人口185万人,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第7位;以郑州为中心的“一小时高铁圈”覆盖全省十八个省辖市、人口达一个亿;“一个半小时高铁圈”可以覆盖中原经济区所有城市,总人口超过1.8亿,生产总值近6万亿元。   新的历史时期,郑州正全力精耕细作城市管理,通过把标准化、精细化、品质化贯穿城市管理全过程,推动城市景观、街巷环境、基础设施“三个提升”,助力郑州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。   “三级三类”市民服务中心建设正在郑州“遍地开花”。比如,郑东新区计划投入100亿元建设和完善33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,已公开招聘一批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,其目的就是通过精细化的深入管理,为居民提供更加规范、周到、精细、贴心的服务,比如大到各种 ,中到居民养老、幼儿照看,小到缝个裤边修个拉锁等。   “郑州城市精细化管理已进入‘1’时代。”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局长赵新民说,“以一论效”,就是要把城市精细化管理任务基数量化到“1”,比如城市道路1平方米浮尘不超过10克,地表垃圾停留时间不超过10分钟等。   随着新型城镇化不断引向深入,郑州的绿色街心花园、生态廊道、奔流水系越来越多;连接域内外的铁路、公路、航空网络发达密集;临空、金融、物流、汽车装备、电子商务等产业加速发展;人文的、历史的、生态的城市风貌与遗迹不断受到保护和传承……一座流光溢彩、独具魅力的现代化、国际化城市正逐步绽放于世人面前。   【产业发展篇】  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再造发展新优势   产业是立城之本、发展之基。郑州市委副书记、市长程志明指出:“新常态下,把握产业方向,遵循市场规律,顺势而为,扬长补短,抢占产业制高点,为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、推进国际商都进程夯实产业基础,是我们当前的首要战略任务。”   科学布局抢占未来发展的高地,承载经济实现更高层次跨越的梦想。郑州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、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,聚焦重点行业、重点领域、重点项目,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,产业发展已成为郑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引擎和重要抓手。   转型——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   新的历史时期,结合郑州产业发展实际,郑州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“做强先进制造业、做大现代服务业、做优都市农业,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、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”的发展目标,打造产业转型升级“1+3+1”发展体系。   “1”即《郑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再造发展新优势的实施意见》,这是今后一个时期的“总指南”;“3”即关于建设中国制造强市、现代服务业发展和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3个三年行动计划,这是产业转型升级的“硬支撑”;最后一个“1”,即加快推进2016年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通知,这是“总抓手”。   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郑州产业转型升级的“总指南”,《实施意见》提出,围绕2018年GDP突破1万亿元的目标,必须牢牢把握产业发展方向,坚持现代服务业引领、先进制造业支撑、开放创新驱动、融合集聚发展这一“主线”,突出国际化、高端化、智慧化、集群化发展“四化引领”,聚焦电子信息、汽车与装备制造、现代金融商贸物流、文化创意旅游、都市型生态农业等5大战略产业,努力实现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、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粗放型向质量效率集约型转变、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。   “新常态下,郑州因势而谋、应势而动、顺势而为,努力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,这将进一步夯实转型发展的基础、厚植发展的优势。”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王中亚如是分析。   支点——集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   “你想过吗?开车时,仪表盘会提醒车况和故障,就像随身携带了一个4S店保养师。”郑州天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振华说。天迈科技是全国领先的城市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提供商,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、300多家企业在使用他们设计的“互联网+交通”系统。   这只是郑州实施制造强市战略、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发展的一个缩影。围绕做强先进制造业和中国制造强市建设目标,郑州在着力形成电子信息、汽车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、生物及医药、现代食品、现代家居和品牌服装7大产业基地,努力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、5000亿级汽车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。   以新兴产业集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,正成为撬动郑州更好更快发展的支点。战略性新兴优势产业培育方面,提出到2018年现代金融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占GDP比重达15%。强化现代服务业方面,将加快建设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、国际物流中心、国际商贸中心、国家旅游集散中心、国家动漫创意中心、区域创新中心。做优都市现代农业方面,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和都市生态农业新业态,着力建设都市生态农业先行示范区。   保障——扶持措施“护航”厚植优势   确保产业转型升级顺利推进,再造发展新优势,需要的是阳光、雨露和土壤。密集出台的保障措施正为郑州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能——   实施“三个一百”工程,市、县(区)两级每年分别筛选推进50个重点产业项目,通过3年滚动实施300个重点项目,为产业转型提供有效支撑。加强土地、资金、人才、环境等方面的要素保障,积极实施“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”。有限土地指标保重点,凡符合条件的重大产业项目,随报随批随供地。发挥1+N产业发展基金和重大专项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,力争2018年产业基金规模突破300亿元,挂牌上市企业突破210家。优化政务服务环境,以“五单一网”制度、商事制度改革为带动,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。   更为重要的是,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,郑州市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,理顺了管理体制,建立联席会议制度,定期听取汇报;实行“四级三层一统筹”机制,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。建立月研判、季通报机制,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;建立动态观摩点评机制,台账管理、动态调整机制和督导机制,加大了落实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。   乘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这艘“郑州号”巨轮将继续深刻把握转型升级这一产业发展主线,不断砥砺奋进、昂首前行。 
 
(文/小编)
打赏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,作者: 小编。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https://www.bhah.cn/news/show.php?itemid=2139 。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951186774@qq.com。
0相关评论
 

(c)2008-2019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

滇ICP备2023000592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