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维码
企商汇B2B供求信息平台

扫一扫关注
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行业资讯 » 焦点热闻 » 正文

2017中国最好学科排名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9-07-29 11:19:02    浏览次数:76    评论:0
导读

在近期ldquo;双一流rdquo;高校和学科建设背景下,始创于2003年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机构开始进一步聚焦国内一流学科。2017ldquo;中国最好学科排名rdquo;今天晨间刚刚发布,排行榜涵盖

  在近期“双一流”高校和学科建设背景下,始创于2003年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(ARWU)机构开始进一步聚焦国内一流学科。2017“中国最好学科排名”今天(12日)晨间刚刚发布,排行榜涵盖91个一级学科,如哲学、理论经济学、应用经济学、法学、政治学、马克思主义理论、教育学、心理学、体育学、中国语言文学、外国语言文学、中国史、数学、物理学、化学、生物学、生态学、统计学、力学、机械工程等。

  这与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的口径基本一致,各学科排名的对象包括在该学科设有博士、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所有高校。根据此次排名结果,全国共有453所高校的4756个学科点榜上有名。

2017中国最好学科排名

 

2017中国最好学科排名

 

  图表来源:中国最好学科排名

  91个“头把交椅”分布在这42所高校

  按第一名学科的数量排列,北京大学是在各学科中拥有“头牌”学科最多的高校,共有12个学科夺冠。清华大学紧随其后,在11个学科中摘得桂冠。中国人民大学有5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。北京师范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中国农业大学也有优异表现,都在4个学科中排名第一。

  总体上,全国拥有第一名学科的高校共42所,这一数字正好与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的数量相当。

2017中国最好学科排名

 

2017中国最好学科排名

 

  图表来源:中国最好学科排名

  最优的前1%学科分布在这18所高校

  在现实中,不同学科点的基数有多有少,竞争激烈程度也不一样。有的热门大学科,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工商管理等,进入排名对象范围的高校达300个左右,但只有一个“头牌”;而像特种医学、大气科学这样的“小众学科”,有此专业设置的高校总数均不超过20个,也只有一个“头牌”。为此,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引入了国际通行的百分位段概念,在绝对数排名以外,还给出了每个学科点在本学科所处的相对位置,即前1%、前5%、前10%等。

  根据测算,共有18所大学的52个学科点入选全国最优的“前1%学科”。相比之前的绝对数排行,清华、北大、复旦、交大等一流名校的座次互有前后。

  清华大学以12个全国前1%学科成为各校之首。北京大学有8个前1%学科,位列第二。中国人民大学有6个,名列第三。复旦大学有5个学科点入选前1%学科,排在第四。西安交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各有3个学科点成为全国的前1%,也表现出众。

2017中国最好学科排名

 

2017中国最好学科排名

 

  图表来源:中国最好学科排名

  北京高校无悬念领跑,上海等位于第二方阵

  从各省级行政区的上榜学科数量分布看,北京高校占据绝对优势,在1%、5%、10%等各层次的学科数都高居全国第一,毫无悬念领跑。

  上海的前1%学科数、前5%学科数、前10%学科数均位列全国第二,这几个段位的拔尖学科数量领先其他地区。江苏的前25%学科数和前50%学科数,则仅次于北京,也展现出雄厚的学科整体优势。湖北、陕西、浙江、广东等省的拔尖学科数量和上榜学科总量也都处在国内前列,基本处于第二方阵中。

2017中国最好学科排名

 

2017中国最好学科排名

 

  图表来源:中国最好学科排名

  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,此次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的指标体系,由“学科发展水平动态监控系统”内嵌的30余项测量指标组成,这些指标均来自第三方数据源,也全部都是高校学科建设部门日常管理中密切关注的关键指标,代表了学科点对本学科稀缺资源的占有情况。同时,这30余项指标划分为10余个指标维度,分别计算得分,然后归纳为高端人才、科研项目、成果获奖、学术论文、人才培养5个指标类别,最终汇总得到学科点的总分。

2017中国最好学科排名

  

 
(文/小编)
打赏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,作者: 小编。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https://www.bhah.cn/news/show.php?itemid=1619 。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951186774@qq.com。
0相关评论
 

(c)2008-2019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

滇ICP备2023000592号-2